作为共享出行的运力载体,车队一直是出行公司与产业链上游的粘合剂。
6月28日,据路透社消息,有线人称,滴滴出行正与日产在华的合作方 " 东风日产 " 筹备建立合资公司,为旗下打车和租车业务提供新能源运力支持。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指出,“东风日产有可能会为滴滴量身定制服务车辆 这些车辆可能是电池驱动的,最终是无人驾驶的 "。
未来汽车日报就此消息向滴滴核实,截至目前,对方暂无回应。
据了解,此次合作并非先例,早在去年,滴滴便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后者计划提供约 10 万辆电化或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与滴滴共同组建一个运营车队,并且为车队提供管理经验。
尽管稳坐国内出行业务的第一把交椅,滴滴仍不断面临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衅。近年来,美团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迅速建立据点,企图在滴滴的 " 最低谷 " 抢占其市场份额。如何持续扩大运力规模成为共享巨头滴滴防守重点。
其创始人程维也曾指出,未来十年,滴滴平台将在全球范围内服务 20 亿用户,满足用户 50% 的出行需求,并推广超过 1000 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另一面,传统车企布局共享出行已成行业生态,如上汽集团的 ECCARD、首汽集团的 GoFun 出行、奔驰戴姆勒的 Car2Go,以及吉利集团的曹操专车等等。其中 Car2Go 因车队规模过小、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等种种原因败走中国,但其在欧美市场表现尚可。
互联网出行公司的角逐中,向汽车产业链上游延伸是必然趋势。整车厂作为汽车制造商在价格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出行公司与其合作,一方面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能及时扩充车队规模,为打败竞争对手提供运力支持。
高盛集团研究表明," 截至 2030 年,一旦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其市场规模或将扩展 8 倍,至 2850 亿美元 "。对于整车厂来说,相比于只提供汽车,不如在移动领域扮演一个更主动的角色。与滴滴等一类公司合作,既可以避免单独成立出行公司的风险及成本,还可以通过该业务学习其操作,共享更多数据。尤其现今车市持续下行,整车厂可以通过提供车源批量处理库存,以减轻甚至扭转亏损。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