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李彤)从依赖做产品代销转向全方位资产配置,我国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正在发生阶段性转变。如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解决财富增长快、投资渠道少,提高从业机构风险辨识力,这些问题考验着行业发展的智慧。
适应新变化:管“钱”更要管“人”
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私人财富增长5.3%,以中国为龙头的亚太地区增速达到9.5%,领衔全球,且中国增速高达13%。财富增速快、在金融市场占比低,为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有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2002年以前,公众的财富积累薄,无财可理或理财方式单一;其次是2002年至2012年,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概念模糊,从业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三是2012年至今,打破刚性兑付的共识形成,投资者对税务、健康、传承等多元化财富管理服务理念的认知增强,第三方财富管理正在被市场和投资人重新定义。
针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万时财富创始人尚祖安坦言,不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成为了银行、信托等机构的产品代销渠道,在产品佣金和风险之间权衡,从而引导客户进行投资。他认为,资产管理是管“钱”、财富管理是管“人”,当前投资者对财富的认知已不仅是资产增值,还对健康医疗、子女海外教育等有了更高需求。早先的经营模式,已不再满足投资者对财富管理的升级需求。
“此外,打破刚性兑付将对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以往财富管理机构在资产端对应的多是信托、房产、银行理财等标的,在资产上涨周期隐藏了风险。加之从业机构迎合投资人不愿冒险的心态,在推介产品时不够规范,刻意回避风险,导致了投资者片面的投资认知。”他说。
目前资产管理机构与第三方财富管理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尚祖安认为,以往资产管理缺乏客户粘性,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缺乏资产端产品。但随着申请牌照、业务融合,两者同质化现象越发明显,扎堆同一赛道竞争对财富管理机构带来了更多挑战。
“如何将资产打理好、提高风险辨识度、提升服务质量,不再单纯依靠产品代销,考验着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智慧。”他说。
如何实现“财富最大化”?用户思维 科技驱动
财富管理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和投资者对服务的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财富管理的广度从资产增值拓展到税务筹划、法律服务、健康医疗等维度;深度和精准度不再仅是标准化的服务,对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解决方案的诉求更迫切;更聚焦高品质服务,要有温度的陪伴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
“不少投资者一开口,往往笼统讲要投资利润最大化,究竟什么是投资最大化呢?” 尚祖安认为,财富管理不是一夜暴富,要在投资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将适合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这需要机构具备“用户思维”,陪伴投资者一同成长。
但目前市场上从业机构纷繁多杂,投资者一方面面临备受打扰的产品推介,另一方面又处于不知如何筛选产品的窘境。
有专家表示,目前资产多重包装的现象并不少见,投资者很难了解资产包的底层架构。需要机构在销售时,合理合规披露产品信息、增强信息对称性,把卖者尽责做到实处。在行业自律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
同时,成熟理性的投资人也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卖者尽责后还需买者自负。“投资者要了解投资项目的本质,认知风险的存在,判断能否承受。通过梳理项目交易结构、风控措施等,真正做到知道风险在哪、判断能否承受、经营和利用风险。”上述专家坦言,投资者不去了解探究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给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智能投顾被业界认为是发展的突破口。“智能投顾在财富管理领域,体现在销售流程和投资策略两个维度。”在尚祖安看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补充收集投资者信息,提高双方沟通效率,减少机构运营成本,降低佣金费用,让以往不符合高净值人群的投资者也能享受财富管理服务。在投资策略上,通过数据建模加强对经济走势和产业动态的分析,给出更客观有效的资产配置建议。
但他也坦言,目前市场上智能投顾虚热,不少仅是简单的程序,远未达到智能的预期效果。且智能投顾在财富增值上,尚未出现明显超越人工决策的案例统计,财富管理智能化还有较长的路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