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内容引起代表委员特别是企业界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40年,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资源要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壮大、收益颇丰的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依赖土地、矿产、行业牌照的资源型企业。今天,草莽英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经济演进的历史表明,经济发展终将走进一个秩序和法治的时代,中国经济也不例外。全新的商业生态,呼唤全新的商业文明,新时代也赋予企业家新的使命。
一是责任,引领商业文明,回报国家社会。当前,一些人虽然财富很多,但使命感和责任感欠缺。企业家要对祖国充满信心,对人民充满感情,永远不能做空国家的经济,不能伤害人民的福祉。国家和社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中国企业、企业家的信念之本、动力之源。
二是创新,不仅增加财富,更要增创价值。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把企业家精神明确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并强调这种精神是撬动社会进步的杠杆。大企业家不是门口的“野蛮人”,而是门口的“信使”——创造价值,而不是毁灭价值。真正具备大企业家精神的人都不是只为财富工作,而是为了创造价值造福客户、造福社会。
三是务实,立足实业报国,振兴实体经济。现在说到创新,很多人开口就是VR、AR、AI、区块链,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新风口。相比之下,不少做实业的人感到迷茫,对未来缺乏信心,跟风涉足虚拟经济和资本运作。其实,凡是追逐风口的行为都不能称之为创新。创新应该如何定义?“创新”二字,“创”与“新”同等重要,创新并不意味新潮,而是在于创造。创新不是追风口,不是赶新潮,不一定是最前卫、最先锋的技术,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实现蓝海制胜。中央反复强调振兴实体经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企业家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立足实业报国,助力民族复兴。
如何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同高科技企业相比,技术创新是传统实体企业的短板,但后者完全可以从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
创新商业模式。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跨界合作、跨界竞争已成为一种新的商业竞争模式,未来的竞争已不再是个体公司之间的竞赛,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对抗。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纷纷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向不同的产业渗透,进行跨界竞争与合作,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美国,部分传统能源公司与微软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在法国,施耐德公司历经多次转型,至今仍保持着对时代潮流的高度敏锐性,已由原先的电力电气企业转型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传统实体企业应以创新为主线,通过信息技术企业与制造企业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新服务技术与服务业融合,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找到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创新管理模式。纵观商业史,每一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都伴随着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重新整合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优化资源配置,能为企业持续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激发全体员工的敬业精神。要把企业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培养成为“内生企业家”。“内生企业家”约等于“老板”,只不过这个“老板”没有在社会上独立创业,而是在企业内部挖掘、培养出来。拥有“内生企业家”特质的人,才能永葆创业精神、永续创业动力,才能心怀梦想、肩负使命。“内生企业家”必定是以成果为导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同时,也一定是选择挑战,而非寻求安逸;创造机会,而非万事俱备;坚持创新,而非因循守旧;回馈社会,而非只重财富。作为配套措施,企业要推行有活力的合伙人制度和股权激励机制,让“内生企业家”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