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股份(002411.SZ)近日发布了《关于全资子公司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16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兑付兑息完成的公告》。依据公告,陕西必康将对20,000,000张"16必康债"的本息进行全额兑付,兑付金额为人民币21.28亿元(包含利息)。该笔资金已于2018年2月23日划付至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
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必康股份的总资产达到200.26亿元,其中账面现金46.67亿元(包括货币资金25.15亿元和其他流动资金21.52亿元),因此,本次兑付21.28亿元债券本息对必康股份来说,压力并不算太大。
从财务状况看,必康股份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资产负债率为54.93%,有息负债约为71亿元左右(其中包括短期借款1.24亿元,长期借款1.74亿元和应付债券68.2亿元)。本次对"16必康债"完成兑付后,必康股份不仅负债率将进一步降低,有息负债也将下降到50亿元左右,50亿元的有息负债相对于上市公司200亿的资产规模来说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20亿元"16必康债"兑付完成后,必康股份的财务风险已大幅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专注医药产业的发展,必康股份近日公告拟将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壳资产)100%股权出让,预计转让价格约26亿元人民币。考虑到转让"九九久"后可能取得的现金对价,必康股份的财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必康股份也将拥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加大医药板块的投资,缓解公司医药板块加速发展带来的巨额资金需求,从而全力加速公司医药产业的发展。
必康股份发债情结缘何?
与多数企业热衷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不同的是,必康股份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发债。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必康股份存在68.2亿元的应付债券,而银行借款仅为3亿元左右,债券融资占到整个公司有息负债的94%以上。
必康股份为何选择以发债为主要融资方式,而不是银行借款?对于这个问题,必康股份实际控制人李宗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答过这个问题。李宗松表示,必康股份之所以选择将债券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方式,主要原因是参与债券投资的投资人以投资机构为主,投资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相比银行更强,与机构合作能够加强必康与投资机构之间的联系,让投资机构更加了解必康,愿意跟必康一起成长。
也有分析认为,发债相比银行贷款融资成本更低也是必康股份选择债务融资的重要原因。公告显示,"16必康01"和"16必康02"的票面利率分别为5.44%和5.18%。依据最新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表,1-5年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4.75%,而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一般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50%,以此计算的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为6.18%-7.13%之间。很明显,必康股份发债的融资成本要明显低于银行贷款融资方式。
然而,作为一家经营性现金流量状况非常好的医药企业(2016年的净流入为15亿,2017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7个多亿),必康股份为何还会大额发债呢?原因是必康股份近两年有多个产能建设项目在同时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项目包括投资4.87亿元的"陕西必康中.药材提取车间扩建项目"、投资50亿元的"山阳·必康国家中.药材储备库暨大数据交易平台项目"项目、投资4.8亿元的"医药产业园二期扩建项目"以及投资46.52亿元的"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如此多的建设项目同时进行,在巨额的资金需求驱动下,必康股份发生68亿多的债务融资也就不难理解了。
配套募集资金使用进度缓慢缘何?
值得一提的是,除68亿的债务融资外,必康股份还存在一笔23.2亿元的股权融资,也就是公司借壳上市时的配套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也就是数字化医药工厂的9个智能制药车间)。令外界疑惑的是,该笔资金是2016年4月到必康股份账户的,至今已接近两年,目前仍有20多亿元以上的募集资金未投入使用。
而根据相关公告,必康股份的"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也就是说,该项目的大部分投资已经完成。那为何计划用于"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的23.2亿配套募集为何仍大部分尚未动用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必康股份为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加快项目进度,早在2015年7月31日前就先期通过自有资金及债权资金支付了17.68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及项目建设款,后又陆续通过自有资金和债权资金投入10.77亿元。也就是说,在该笔资金2016年4月到位前,"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主体工程的大部分投资就已经完成了,23.2亿元配套募集资金到位后,将主要用于后续的设备采购等方面。后来由于智能制造领域设备自动化技术不断提升,系统控制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的升级,使得公司对订购的设备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优化,增加了大量工业机器人和AGV过程智能化设施,导致该项目设备的交付、安装时间延迟,由此导致这23亿元的配套募集资金至今仍有大部分停留在账户上。
集中力量发展医药产业,产能释放将会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经过前期巨额的投入和艰苦的建设,必康股份的多个项目已接近投产,公司正在进入产能释放期。其中投资4.87亿元建设的"陕西必康中.药材提取车间扩建项目"已于2017年12月完成验收,目前正在加紧进行GMP认证,预计将于2018年3-4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投产后,预计中.药材提取产能将增加至5万吨左右,进一步缓解公司近年来一直存在的产能瓶颈,从而推动公司2018年及之后的发展步入一个更高的台阶;在上游原材料环节,必康股份还投资50亿元建设的"山阳·必康国家中.药材储备库暨大数据交易平台项目"预计2020年左右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陕西省优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进一步大幅提升陕西必康中.药材筛选能力、储备能力、提取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
中游环节,总投资4.8亿元的"医药产业园二期扩建项目"目前已接近建设完成,该项目包括2间车间厂房、2座成品库房、2座中.药材库的建设。该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中游药品制造能力;总投资46.52亿元的"制药生产线技改搬迁项目"也将于今年8月底投产,该项目共建设了9个全球顶级的医药智能制造车间,该项目建成后,必康股份的产能预计将成倍增长,有望彻底解决公司存在的产能瓶颈问题。
分析认为,随着处方药外流大潮掀起,必康股份所处的第二、三终端市场增量有望突破原有增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必康股份储备优质品种众多,但前期产能的不足导致其在产品种占总品种的比例不足1/5,因此业绩增长最大的阻碍因素就是产能瓶颈。 随着各建设项目陆续投产并释放产能,公司的产能瓶颈有望在2018年得到有效解除,而2018年也有望成为必康股份业绩迎来转折的一年,未来财务状况及业绩增速有望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