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大号“小强”,总会让人厌恶不已,甚至要灭之而后快。但不久前的 “好医生康复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组研究成果发布会”让美洲大蠊重回人们视野。记者通过走访调查,竟得知美洲大蠊药用历史久远。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中品,属于既能治病,又能养身的中药。美洲大蠊在之后的药学著作中也屡有提及。可以说,药用昆虫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应用昆虫类中药治疗疑难病证,有其独特而丰富的经验,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唐代 《新修本草》中有 “蜚蠊,形似蛰虫而轻小能飞,本在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里”的记载,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究美洲大蠊的生活习性,并对美洲大蠊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早期探索,古代医家所用蜚蠊药材,也都来源于居家厨房灶台、仓库等墙脚缝隙处自然生长的成虫,捕捉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焙干后供药用,煎服或研末服, 或与肉食等同蒸煮后食用。由此可见,美洲大蠊入药由来已久。
而据记者了解,美洲大蠊面对上千种杀灭剂甚至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依然生存繁衍。因此,生命力强大的美洲大蠊,让现代科学界对其体内或具有某种特殊物质和特殊功能产生了兴趣。因此,近年来,国内科研项目对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开展广泛研究,为其大量应用于防病治病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现代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 酸,蛋白质含量高达 57%,含 17 种以上氨基酸, 其中7 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2 种为半必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1. 9%,甚至还带有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须的物质。不仅如此,美洲大蠊还具有相应的多种药理效应,为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病症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美洲大蠊体内的抗菌肽,能使菌体崩解,死亡,具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有抗乙肝病毒作用;所含氨基酸和粘多糖有抗艾滋病病毒作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制剂康复新液和美洲大蠊研末对单纯性创伤和放射复合创伤有促进愈合的作用;美洲大蠊的不同溶剂提取物有明显的干扰癌细胞 DNA 合成, 杀灭癌细胞及抑制肿瘤增生的作用;蜚蠊提取物能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蜚蠊含有丰富多样的活性成分,呈现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多种功效。在当今市场上也已出现功效上佳的美洲大蠊药物制品。同时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GAP药用养殖基地,为市面上的美洲大蠊药品提供了安全有保障的原材料供给,在我国抗癌药物研制领域又是一个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