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正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热潮。
互联网金融之后最大的热点词汇是什么?恐怕不是供应链金融,而是科技金融。无论是BAT等巨头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在积极转型,试图用消费者最喜欢的科技工具,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实际上,以技术和金融的结合来驱动金融创新,并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这才是科技金融的本质。传统银行业正在科技助推下重塑竞争力,试图在这一轮科技金融的浪潮中,用一个华丽的转身,为传统银行贴上科技金融的标签。
他们为何领跑科技金融?
对传统银行而言,科技金融是一个加分项,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以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以下简称光大信用卡)为例,借助科技手段,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快捷、灵活的境外金融服务——光大e退税,亦是经典的科技金融案例。
光大信用卡在科技金融抢先一步,借助科技手段,为消费者在境外购物退税提供快捷。比如,国内消费者选择在国外退税,可通过光大信用卡APP办理退税,使用光大信用卡APP的好处是不用排队等候、不存在语言不通的障碍,只要通过光大信用卡APP上传护照、身份证、退税单、购物小票等材料的图片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消费者可以通过顺丰快递公司将资料原件寄送至指定地点,即可坐等退税款入账。
通过科技金融,光大信用卡在金融创新方面起到了领跑作用。互联网金融亦是如此。
以芝麻信用为例,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依托阿里系强大的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运用于众多服务场景,并且很多P2P平台也将芝麻信用分的高低作为其风控规则之一。
依靠自身独特的技术和算法,芝麻信用分的上涨规律并非只与公积金、房产、学历、车辆等数据直接相关,而是综合了各种相关因素及行为特征,这就是技术与金融结合的最佳产品之一。
当然,除了蚂蚁金服提供的芝麻信用、花呗、借呗等金融产品,腾讯的微粒贷、京东白条等等无一不是互金巨头利用完备的技术优势、严谨的风控体系来为众多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以腾讯微粒贷为例,据微众银行公布的年报数据,截止到2016年年末微粒贷已经累计发放贷款约1987亿元,全线上运营的信贷产品有如此之高的放款量,可见微粒贷的成功。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科技金融亦是大势所趋。借助互金巨头的技术优势,传统金融机构也能更好的促进自身金融业务的发展和转型。2016年5月,光大银行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借鉴芝麻分作为在线发卡、风控的依据。今年3月-6月,四大行接连与BAT联合。先是建行携手阿里,接着工行、农行、中行先后与京东、百度和腾讯牵手。银行巨头和互金巨头的合作,更多的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以此来共建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
从效果来看,这种合作也给金融机构颇多好处。引入芝麻信用分,对光大银行自有的风控体系做出补充,信用卡的不良率和逾期率降低,核批率和活跃度升高。除去在信用卡审批方面效果良好,银行与互金巨头在技术方面的合作未来也势必会在更多领域使用户和机构双赢。
科技金融以客户为己任
光大信用卡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大幕已经揭开,互联网+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设计、服务创新和风险管控开拓了新的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更给信用卡产业带来了产业升级、业务转型的新契机。
科技金融其实对传统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用不断创新的科技手段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光大信用卡为了降低持卡人的风险,在消费者申请办理信用卡时,用科技手段筑起了第一道关口——“辨脸”术。
为了解决业务办理人与身份证件所属人一致性的难题,光大信用卡在业内率先启动 “信用卡发卡领域引入人像识别技术”。
这项被称为“辨脸”的技术应用在信用卡上,在客户申请办理光大银行信用卡过程中,将在现有识别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人像照片自动比对功能,从而解决人、证一致性问题。
人脸识别术只是光大信用卡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其终极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金融产品。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大数据综合应用融合在一起,在前期为消费者构筑一道安全防火墙,光大信用卡的“辨脸”科技金融已成为行业的一面旗帜。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信用消费比例高达90%以上,信用消费占总消费额的2/3左右。而据专家估算,中国信用消费比例却不到20%,这意味着中国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主导并影响着中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背景下,科技与信用卡结合,将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供信用消费,另一方面将会促进科技金融不断创新,从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金融或迎来行业分水岭。尤其是传统银行业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工具,将会把金融创新带向一个新的高潮。